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太陽,啟動能量 & 單車,腳踏夢想。





最近閱讀到的幾篇文章剛巧都和全球暖化與能源節約有關。深深覺得許多國家在這些議題上都已

經發揮的不錯,也漸漸開始對鄰近的區域產生了正面影響。於是蒐集整理了一些資料,並和大家

分享自己的看法。



雖然全球暖化的議題在世界組織中以然不是新鮮事,但感覺台灣始終在這個全球行動中仍扮演著

被動的角色。當然許多民間團體已經著手呼籲,但卻比較少聽到政府推行的政策或法規。所以今

天晚間看到這則「交部推廣,自行車當短程交通工具」新聞的時候,的確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

代表著我們的政府以實際的行動(至少開始著手草案),回應呼喚已久的聲浪,代表著一些先進

的概念終於嵌入了行政執法系統的軌道內。



環顧全球,環保意識較為進步的先進國家紛紛提出的解決方案,並訂定具體的目標。以能源這一

塊來說,德國的Freiburg已經成功的利用太陽能取代消耗性能源,在全鎮的共識下創造出相當特

別的社區生活型態。比如說:每戶之間電器彼此共用、正能源屋普遍等等。

(註:正能源屋,Freiburg的太陽能社區每戶裝設太陽能板,房屋產生的能源遠比消耗的還多。)



▼Freiburg 的soloar energy houses,屋頂屋簷加裝太陽能版,能源自足,甚至生產與販售能源。





▼太陽能源板與建築設計本身融為一體,兼具實用與美觀。







至於空污這方一方面,與台灣相隔一個大西洋的西雅圖市也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包括期

限內溫室氣體的減量、大眾運輸系統及空間的規劃與增建、近距離內的自行車代步計畫、燃油效

能的增加以及生質能源的利用等。這些豐碩的成果不但讓西雅圖市民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也

成為許多國家作為借鏡取法的模範!綠色意識帶動綠色能源的啟動循環,整個生存環境因自我的

過濾和反省變的更清新永續、更和諧共生。



▼ 台灣彼岸的西雅圖是個重視自然空間、強調居住品質與倡導永續發展的美麗城市。





▼ 曾一度排放過多廢氣而污染的西雅圖空氣。





西雅圖市最新開放的大型水岸空間:奧林匹克雕塑公園   (image source: Seattle Times)







觀察這些努力多年並具顯著成果的城市,都發現來自民間團體的聲浪是相當重要的源頭,一旦民

間意識結合上倡導綠色節能與願意持續執行的政黨往往能催生出具體的政策和成果。在觀摩了許

多他山之石,欽羨彼岸的美麗家園之後,再回頭想想剛剛前面提到的新聞,就會發現我們需要努

力的地方還很多。不過我相信雖然台灣在這方面起步稍慢了點,但仍足以報以鼓勵的掌聲!



關於這些篇文章內和最近台灣社會頻頻出現的『腳踏車運動』。(電影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誌&

捷安特CEO單車環島&馬英九單車環島等活動 )裡面所包含的政治、宣傳、行銷意義是什麼,大

家請自行體會,我也不想猜測。我只是想說我還沒看找到時間去欣賞電影!然而今天下大雨摩托

車居然熄火兩次之後,就更讓人想找機會好好重溫鐵馬旅行的感動!



我想我的確該在去新竹唸書之前來一趟痛快的環島之旅!





延伸閱讀:



西雅圖凹凸鏡

        對抗全球暖化,西雅圖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西雅圖水岸公投結果出爐:不要隧道也不要新的高架橋!

        西雅圖的十年自行車計畫 Seattle’s 10-year Bicycle Master Plan 

        美式風格 (註:美國人到哪都習慣開車,已慢慢成為一種為人詬病的交通方式。)



遠見雜誌2007年5月號

        向太陽巨人取經-弗萊堡(Freiburg)的成就



台灣綠黨BLOG

        單車,應從休閒工具變交通工具



5 則留言:

  1. 記得曾經聽人說過

    台灣為何路燈及很多設施都不使用太陽能板

    他的回答是

    台灣的道德素養還不夠

    一片太陽能板的成本很高

    在台灣常常有莫名其妙的人或是小孩的惡作劇

    拿石頭亂丟(例如丟火車,丟上高速公路等等.....)

    萬一被這些人用石頭砸破

    要編列維修的成本很高

    所以目前還沒辦法採用



    不過上次跟衍銘學長去宜蘭

    在五峰旗旁有個奇妙的聖母廟之類的

    那邊路燈有加裝太陽能板的樣子(看到有塊板子,不過沒求

    證)

    看得出來台灣有些地方也慢慢在使用了

    回覆刪除
  2. 補充一下漏說了..

    是參加衍銘學長的畢業旅行~~

    回覆刪除


  3. 恩恩~對阿

    配合社會現況施政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就容易脫離現實,導

    致預期之外的結果。



    政大的行銷課也提到社會環境,包快法令、民情等等。而且

    所有的行銷活動也必須緊扣社會現況,才"有機會"達到顯著

    的成效。



    對於一些水平上的問題,我想還是需要點時間吧。


    回覆刪除
  4. 埃呀

    我也是來日本以後才注意到台灣真的忙著搞獨立搞identity,

    對於世界上其他的議題通通沒有興趣了!!

    能源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買家電,通通都會標示省能源

    的機種,一年幫你節省多少電費, 少排放多少co2等等的環保

    資訊.

    因為政府的鼓勵,日本的大公司通通都在研發各種省能源的產

    品,從太陽能房屋到家電到交通工具一應俱全,每年翻新產品.

    日本的公車開過去,不會冒黑煙勳的你滿臉,因為政府法規嚴

    格,車種新,不准排放太多廢氣



    當台灣吵政治吵的焦頭爛額的時候

    看到日本人專注的在讓自己環境更好更乾淨更環保

    真的很羨慕身為一個主權國家,經濟大國的日本

    回覆刪除
  5. 恩 我覺得這是一個循環影響的大問題!



    從一般大眾說起吧。社會大眾對新聞偏好腥羶色,於是媒體

    的報導習慣對爭議性話題加油添醋,且自動過濾許多默默耕

    耘的小團體對各種正面議題努力的成果。Ex能源、環保...



    然後媒體報越多這類烏煙瘴氣的消息,就更讓另一部份對國

    家有期許的大眾覺得自己的政府沒在做事。而且反正做了很

    多又沒人報,沒人報自然社會就覺得你沒建樹啦。被覺得沒

    建樹下一屆就掰掰了。



    所以大家上來之後,為了「永續生存」會幹些悖離當初理想

    的一些事其實是不難想像的...雖然我相信政府還是有很多有

    志之士,但無奈這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所以其實我現在比較不會罵誰誰誰不做事,或是都不怎樣怎

    樣。試著多看已經完成的優點,少看一些負面的消息自然就

    會少一點不諒解的批評。



    況且,我對政治社會本來就不甚熱衷。要我search到底政府

    做了啥事我也懶。不清楚之前少點commend,應該可以讓社

    會的暴戾和諧一點點吧? XD



    而到底該從哪裡著手改革就呢?教育?社會?政府 or.....?

    其實這本來就是永遠糾結難解的問題,也是領導人天天都需

    面對的循環難題。



    唉,我也好嚮往以開發國家的高生活水準呀~不過這就跟女

    朋有一定是人家的比較好是相同的道理。這種永遠都難滿足

    的需求,就把它把當作進步的驅策力來改善現況吧~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