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若不是因為某些,也不會想到這些。





早上一種裝扮,下午一種裝扮。我快速地切換,驅車前往誠品找尋一種.....







距離上次拜訪這聖地大約過了兩個月了,場佈沒什麼不同,人群也沒什麼不同。



不過來了那麼多次以後,慢慢歸納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裡遊走的人,大概可以粗淺地分成兩類:







第一種人是人在書城,心卻不在書上。



這類朋友或許拿著厚重的精裝建築年鑑,或者是亮面平光的圖文故事,側著臉好像煞有其事地閱讀...



但其實你用餘光瞄過就知道他心不在焉!



為什麼?  因為從他不斷橋姿勢的頻率就知道他不並很喜歡這本書,甚至是不適合,表情顯得帶點不安略顯不奈。



雖然他仍然勉強自己看下去,期待下一頁終於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蹦出來。



然而他的雷達卻萬分敏銳,紅衣女孩一出現電子感應門,馬上就雷達鎖定跟蹤。



即使你經過他身旁其實無須喊借過。因為一台沒有Focus在處理文字上的CPU,自然會馬上做出讓開的Response。



醉翁之意不在此!









第二種人是人在心也在的那種。



你悄悄經過這類朋友的身邊,安靜地幾乎感覺他是書店的一部份。



他的精神正因深度品味而凝聚,姿態因專注而忘了換隻腳撐撐~



就像誠品請來的「典範閱讀Model」一樣,向經過旁邊閒雜人示範:孩子! 書,不是給你那樣糟蹋的~



我想...他是真的融入其中的。從他身上散發出來恰如其份的氣息,認真得很美麗!



偶然端詳他抬頭緩的表情,像極了『採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的那種恬淡滿足!



無需偽裝,卻超越了上面另一種人搔首弄姿企圖展現的一切。







當然,誠品是個很開放的公共空間。誰想來都可以,想怎麼和書互動也是很隨意的地方拉~



誠品的Logo下可沒有『幻想虧妹,期待美麗邂逅者勿入!』或是『非對知識有強烈渴望者立入禁止!』的警語!







只是回家以後,我想了許多。思考究竟我接近那裡是為了尋找什麼?



總愛往這類燈光美氣氛佳的地方跑,我真正的目的是? 我是不是一直假藉什麼在掩飾什麼?



也許我只是貪圖那奇特的氛圍而非真的想唸書。說穿了,我只是個愛慕虛榮的傢伙!



突然想起以前總幻想著和女友一起徹夜看書...... 徹夜不歸......此刻竟變的這樣空虛又不實在。







一天早上和下午不同的感受,足夠自己有一番反省和靜思。



如果說看穿自己的膚淺也是一種進步,那就當作今天的收穫吧!





2 則留言:

  1. 其實誠品已經從"書店"的基本定義...昇華到藝文空間的精神

    指標...更是成為愛好文藝的人士的朝聖地之ㄧ....

    它傳達了一種生活型態...享受和品味人生的態度...我很喜歡

    誠品的氣氛跟空間~~很適合自己跟自己獨處的時候窩在那

    裡...或是和古人或是名作家來場下午的約會...和有趣的交流

    ~~

    當然有時候身邊來來去去的人反倒更加吸引我的目光...譬如

    裝扮穿著...對話表情...或是男女朋友的相處行為...反倒給了

    我更多啟發~~哈哈~~



    我想~誠品就是個這麼有趣的真實與虛擬的交流空間吧~~~



    ps1.能夠"思考究竟我接近那裡是為了尋找什麼?"已經不是

    個膚淺層次的問題囉~~呵呵~~

    ps2.題外話...雖然貴為藝文聖地..不過以前聽老師說過...大家

    喜歡去誠品看書...實際買書卻還是都到水準或是網路書店...

    所以書其實並不是他們的主要獲利來源(好像還是靠賣場賺

    錢)...呵呵~~聽到這邊還蠻會心一笑...在台灣要經營這樣的藝

    文luxury brand還真不容易呢....

    回覆刪除


  2. 恩 我想我已經習慣了被它的氣氛圍繞,就像上了癮一樣...

    但是既然已經找到一個出口,有了新的解釋,那身處那個空

    間應該會再更舒坦一點~ :)



    另,starbucks也很讚,應該說有特色的咖啡小屋都不賴~



    恩luxury brand...

    我覺得藝文品牌的附加價值也很高耶~

    而且能衍生的行銷活動與影響波動都很有趣!

    就像病毒行銷一樣,爆炸起來一定威力驚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