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白色城市的憂鬱











最近剛讀完一本頗有感覺的書,叫做【白色城市的憂鬱】。原是在金門時買的睡前書,卻沒想到拖到現在都離開那麼久了

才把它唸完。也不是說愛拖!只是我實在沒辦法在那單純到極容易陷入憂鬱的當下,健康地消化完這本沈甸甸的故事。



老實說,這是一部相當難以摘要情節的複雜劇本。閱讀前後經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沒辦法完全記的清前面所有細節,

只能靠後續章節出現的提味引子,再來回想前面的鋪陳。



故事的第一部是從一個中年男子漸漸陷入的回想開始。一幕一幕,從自己遙遠的身世開始,從偏僻鄉下的斷垣殘壁出發,

起舞在凡常價值觀外的愛情烈焰之中,經過一次又一次不得已的割捨,終於漸漸明白自己的人生,不過是另一個人生的延

續;終於瞭解到這許多散落一地的生命殘缺,竟可在最後一縷的思緒中被包圍得如此圓滿。



其實在第一部裡頭,所有的故事都已完成,自成一文。但後面的二三部,你卻得看了才明白這碎片是如何被拼奏圓滿。







雖然情節縝密的寫作功力是藝術,篇篇獨立亦環環相扣的結構令人讚賞,但這都不是我強力推薦的理由!真正讓我覺得可

能觸動心弦的是它企圖描述一種「宿命」。一種一旦家庭份中每份子對彼此的期望或失望超出了界,那些不自覺強押在彼

此身上的複雜壓力造成的逃遁、感恩與救贖的宿命過程。



我們都瞭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每一個人面對殘缺的態度也不竟相同。這本書,仔細地敘述了兩種面對殘缺的方式。

雖然態度和方式雖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但結果往往牽動於外在更複雜更不可預測的外力,突然一切又變得那麼無奈無助

。而書中某些情節與真實記憶的近似,更提高了我閱讀上的沈重感。然而閱讀完畢,它卻讓我更瞭解與更懂得面對自己最

脆弱的那一面。



我得警告,細緻至極的情節勾勒和對話的穿插,的確有辦法讓一些「你早以為永遠忘掉的小事」變得極其關鍵、憂鬱而擾

人的碎屑。你得小心留意,別被扎傷了!



當然!它肯定不是什麼心靈雞湯類的小品,因為它不會讓你渾身充滿力量或是心情煥然一新!它只是告訴有幾顆與自己同

樣平凡的心靈是怎樣處理自己生命中的矛盾。旁觀者如我們或許可以從這些糾結的矛盾中,找到自己可能跳出悲劇故事的

轉捩點,或至少瞭解悲劇形成的那一剎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